“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上说过,核战争暴发时人类可以带着压缩饼干包躲一个月,但有一样东西是人类防不住的,那就是看不见的病毒。”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子文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把病毒诊断出来,对于新型的传染病毒怎么诊断?考验的是医生的科学洞察能力。而他就是拥有这样能力的医生。
2020年1月20日,凭借影像片,他成功筛查出广州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广州市及时预警、严控疫情的扩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南都N视频】视频:吴佳琳 李春花 实习生 邱一耕 编辑:陈蓓蕾
2019年12月31日,武汉首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赵子文凭着职业敏感,感觉可能是具有传染性肺炎。广州迅速组织当年抗击非典的几位专家到市卫健委开会探讨疫情可能的走向,赵子文是其中一位,“当时并没有太多的病例详情数据,但报告病人都有发烧、肺炎、白细胞不高这些情况,根据2003年非典的经验推测,这个病可能跟SARS类似,有传染性。”
当时很快就进入春运,专家组估计,近年的反向春运,可能有大批武汉人会到广州探亲过春节。“如果病毒有传染性,我们预计春运开始,病毒就会全国走,1月15日以后广州可能就会有病例。”专家组初步定了方案,启动非典应急预案,启动医院发热门诊,凡发烧的病人必须全部到发热门诊就诊,必须隔离、跟踪。(注:发热门诊的防护级别比普通门诊高,可以有效防止院内感染)
1月20日早上9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从武汉过来广州探亲,病人在武汉时曾发烧37.5度,到市一医院时已无发热,体温为36.7度,只是仍有乏力,相较非典时病人38.5度以上高烧,咳嗽,这位病人症状并不明显。当时拍了片,常规x光看得不是很清楚,右下肺有一点点模糊的阴影。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大家很纠结,这样的病例很容易当成普通感冒就过了。
赵子文坚持给病人做CT,发现两个肺散在一点毛玻璃样和斑片样的阴影,“根据我们既往的经验,以及疫情的发展,我们很快就做出一个判断,是高度疑似(新冠肺炎)。”随即把病人转送到市八医院隔离并做核酸检测。
1月21日早上结果出来了,阳性。经过国家、省的复核,确认为广州首个确诊病例。
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确诊,为广州市及时预警和诊断新冠肺炎病人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接着第二第三例均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筛查出来。此后,各医院陆续发现新冠肺炎病人,广州做到了及时有效发现监控治疗病人,没有发生社区大面积播散。
1月21日,广东省公布30家新冠肺炎感染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8所广州市定点救治医院之一,医护人员纷纷响应号召,主动放弃节日休假,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1月23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抽调40名医护人员,紧急组建“发热门诊留观病区”,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赵子文勇临危受命,牵头组建发热临时隔离病房。 从1月21日至今已经近40天,赵子文每天都在临时病房查房诊疗,他公布自己的夜间电话,时刻密切关注着病区的情况;作为广东省和广州市专家组成员,他多次到市八医医院和中山三院会诊重症病人,承担着广州市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会诊的工作。
临时病房一成立,赵子文提出要加强上岗前的整体培训,严控院感。当年非典,赵子文曾徒手为患者插管,与病人脸对脸的距离只有10厘米,说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他淡然表示,工作的时候想到的只有眼前的生命,“抢救危重病人一分钟就会定生死,不能等,一等氧就没了,30秒必须完成插管。”经历过非典,赵子文深知只有做好防护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控制疫情。在非典期间,市一医院收治超过100例SARS病人,其中不乏危重病人,没有发生一例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交叉感染。
作为与新冠肺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群体,医护人员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赵子文很早就提出要注意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早在非典时期,市一医院就是全国率先引入心理辅导的医院。
这些有效的经验,在今年的“战疫”中再立功勋。
赵子文,广东省、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承担广州市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会诊的工作。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荣获“广东省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等功”,曾主动请缨两次北上吉林抗击“非典”,成功救治非典病人300多例。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科学进步特等奖的获得者。
特别声明:本栏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请支持购买标准正版授权!如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